细鳞鲑养殖技术 (细鳞鲑养殖技术与管理)

养鸭 用户投稿 2023-08-22 10:00 778 0

昨天和朋友谈论到最近周围圈子经常谈论到的问题细鳞鲑养殖技术 发现大家对这个知识都有不同的见解,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下细鳞鲑养殖技术 的知识,以及会对细鳞鲑养殖技术与管理这个点进行重点的阐述下,看完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怎样养殖秦岭细鳞鲑?

细鳞鱼养殖技术

黑龙江细鳞鱼如何养殖

人工喂养细鳞鱼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万重山怎么养 万重山的养殖方法

细鳞鲑的养殖前景




怎样养殖秦岭细鳞鲑?


秦岭细鳞鲑

  又名 细鳞鱼、细鳞鲑、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

  拉丁学名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英文名 Qinling lenok

  分类 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

  分布范围 在中国的分布区起自东北部的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流域。

  生活习性 秦岭细鳞鲑是一种珍稀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

  保护级别 属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鳍基部具1长腋鳞;尾鳍叉状。幽门盲囊65-75个。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

  生活环境 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

  食物 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生长繁殖 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细鳞鱼养殖技术


细鳞鱼养殖现在可以说是非盲区了,但由于其饲养要求较高故不是普及的很好所以给人感觉像是没什么人涉足的领域细鳞鱼肉质鲜嫩,鱼体虽没三文鱼和金枪鱼大,但也可算是一种做生鱼片的不错的食材,且单价比三文、金枪便宜,推测应该会受欢迎的现在细鳞鱼养殖的多半集中在北方,即使在北方的养殖量也不是特别大,南方就不用说了,所以市场应该很大当前详细的细鳞鱼养殖技术相关书籍还很少,但可部分参考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其习性有些相同点。,仔鱼培育养殖容器为玻璃钢平列槽(40厘米×30厘米×20厘米),流水养殖,进水流量18~20升/分钟,水面上60厘米设置100瓦日光灯照射...... 《农村养殖技术》2012年第09期,5665


黑龙江细鳞鱼如何养殖


一、细鳞鱼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属于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俗称:山细鳞鱼、江细鳞鱼(东北),闾鱼、闾花鱼、金板鱼、花鱼(陕西),梅花鱼(甘肃),小红鱼(新疆)。英文名:Lenok。分布俄罗斯、中国、朝鲜、蒙古部分地区的河流中,如西伯利亚地区的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至科雷马河、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上游、河北的滦河及白河上游,秦岭地区渭河和汉水的支流等。细鳞鱼是中国冷水性鱼类中一种较大型的河流定居种。

(一)经济价值

细鳞鱼是我国高寒地区特产的鱼类之一,世界上也仅此一属一种,

其肉味肥美,含脂量高(3.8%~7.7%),营养丰富,卵也相当名贵。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的因素干扰,使细鳞鱼的资源数量逐年减少。因此,大力开展细鳞鱼资源保护、增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充分利用我国高寒地区丰富的冷水资源进行细鳞鱼的增养殖,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显得尤为必要。

(二)生物学特性

因鳞细小而得名。体长,侧扁,头稍尖,吻钝。口小,横裂,亚下位;上颌骨明显、游离,向后伸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腭骨、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齿。眼大,鳞细小,侧线完全,脂鳍小。幽门盲囊63~91个,背部黑褐色,体侧银白或是黄褐色、红褐色,分布着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幼鱼有数条垂直暗纹,腹部银白色。体色因栖息水域不同而异。终年栖息于山涧溪流里的群体,体背部呈绿褐色,体侧较黑,腹部白,背鳍、臀鳍、脂鳍有黑点,外缘黑色;胸鳍、腹鳍桔红色有黑斑,个体较小,体长在350mm以下,渔民称其为“山细鳞”。冬季洄游到大江越冬的细鳞鱼,个体大,背部黑绿,体侧黄褐,有黑斑点,腹部黑;背鳍前角黑;胸鳍、腹鳍绿褐;尾鳍有细长黑点,边色黑;较前者鲜艳,俗称“江细鳞”。生殖季节成鱼色暗,背鳍前部鳍条变黑,体侧出现隐约红色斑。在不同年龄大小和不同栖息环境中,其体色变化较大,一般老龄鱼较幼龄鱼体色深。

细鳞鲑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冬季在支流的深水或大江中越冬,幼鱼钻入石缝或乱石堆里越冬。初春,江河解冻时,由河川中游溯河向上游进行产卵洄游。秋季结冰前(8月以后)则从上游溪流顺水向大江或河川迁移。性成熟年龄为3~5冬龄,体长约420mm左右。怀卵量0.3~0.7万粒,卵沉性,卵径3~4mm。产卵时间为4月中旬至6月,水温为4℃~12℃,产卵在水质清澈、水流较缓的砂砾底质的江段或哨口的下端。在水温为5℃,受精卵孵化的时间为45d左右。亲鱼繁殖后大量死亡,尤其以雄鱼为多。仔鱼喜欢潜伏在砂砾空隙之间,不常游动,通常以小鱼、水生昆虫、岸边生活的小动物以及植物为食。极贪食,其胃内食物可占本身体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为自身身体长二分之一大小的鱼类。每天食欲最旺的时间是早晨和

傍晚,其它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产卵后的食欲特别旺盛。

细鳞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小鱼等为主要摄食对象。较大的细鳞鱼也可捕食蛙类、落浮在水面的昆虫以及落在岸边的鼠类。细鳞鱼是大麻哈鱼的天敌之一,每当大麻哈鱼产卵期,细鳞鱼尾随大麻哈鱼进入产卵场,贪食大麻哈鱼的受精卵。早晨和黄昏觅食活跃,即使是冬季,在冰下也可继续摄食。个体大,一般重1kg,最大个体可达8kg。

(三)繁殖技术

1.亲鱼的培育及成熟度的鉴别

亲鱼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性腺发育状况以及性细胞质量。细鳞鱼亲鱼在培育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适宜的生态条件。光照调节为2000LX左右;水深在产卵期前为50~60cm,到产卵期临近时调整为30cm左右,且伴有水流刺激;水温控制在6℃~8℃,二是保持安静的培育环境;三是提供质优量足的人工配合饲料。

成分 配方一 配方二

野杂鱼 50

鱼粉 20 50

豆粕 10 10

发酵血粉 5 5

活性酵母 5 5

虾头粉  12

面粉 10 10

麸皮  5

无机盐 0.2 0.2

维生素 1 1

注:夏季使用配方一,冬季使用配方二,日投饵量为鱼体的0.7%。

细鳞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度的鉴别可参照家鱼或鲤鲫的鉴别方法即:“一看、二摸、三挤、四挖,“一看”即看亲鱼腹部轮廓和生殖孔的状态,雌鱼腹部膨大,轻提尾柄可见卵巢轮廓并伴有游走状。生殖孔红肿这表明雌鱼性腺发育良好;“二摸”用手触摸雌鱼腹部,若感觉柔软有弹性,则性腺发育状况良好;“三挤”即用手轻轻挤压亲鱼腹部,若有卵粒或精液流出,则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四挖”即用挖卵器(用羽毛柄或铁线做成耳勺状)挖取卵粒进行鉴别性腺发育状况。

细鳞鲑养殖技术 (细鳞鲑养殖技术与管理)

2.人工授精

细鳞鱼的人工授精采用干法受精。选取性腺发育成熟的雌鱼迅速用

干毛巾擦去鱼体表面的水,左手持头挟眼,右手轻压鱼体腹部,使成熟卵粒受压流出,用干净面盆盛装,用同样方法采取雄鱼成熟精液滴于卵粒上,用羽毛搅拌,使其充分融合,加少许清水,继续搅拌,1min后用清水漂洗,置于暗处,静置吸水,待其吸水膨胀后,移入孵化器进行孵化。人工授精过程中,动作要快,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而使鱼体冻伤。面盆要干净无水,以免影响受精率。要避免挤压用力过猛,而使鱼体受伤。精卵搅拌要均匀,提高受精率,操作过程要在暗光下进行。

3.孵化工具大多为特制的孵化器,玻璃钢水槽或水泥池等。孵化用水要清新、无污染,溶解氧保持在6mg/L以上,水温稳定在6℃~8℃,pH值7.0左右为好。细鳞鱼受精卵孵化过程见表10-2。

表10-2细鳞鱼受精卵的发育与积温(引自  )

积温(度?日) 胚胎发育

0 受精卵

29.0 囊胚晚期

35.6 原肠晚期,肠盘下包围1/3

48.0 胚孔封闭

72.8 眼基出现

100.0 耳囊期,背索形成

120.0 心跃期(69~76次/分,胚体动6次/分)

150.0 眼点出现,胚体扭动加快

200.0 仔鱼破膜

注:积温=日数×日平均温度

(四)苗种培育技术

将破膜后的仔鱼从孵化容器中移入水质清新的仔鱼培育池中(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除去死卵、死苗和破碎的卵膜以减少耗氧因子。培育池中要保持水流通畅,较高的溶解氧和稳定的水温。10~15天后,仔鱼从内源性营养移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上浮并开口摄食。

细鳞鱼鱼种养殖、成鱼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方法可参照虹鳟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二、哲罗鱼

哲罗鱼属于鲑形目、鲑科、哲罗鱼属。分布在黑龙江中上游、嫩江的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以及镜泊湖等水域的山涧溪流里。

(一)经济价值

哲罗鱼是我国高寒地区特产鱼类之一,固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

而成为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在黑龙江省,是民间流传的名贵的“三花五罗”(吉花、鳊花、鳌花,哲罗、铜罗、法罗、雅罗、湖罗)之一。但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人为因素干扰,种群数量锐减,已被编入《中国濒临动物红皮书》,成为珍稀鱼类。

(二)生物学特性

体延长,略侧扁,头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具齿且锐。鳞细小,侧线完全。体背为青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头部背侧布有许多黑色斑点,繁殖期有婚姻装出现,鱼体腹部腹鳍和尾鳍下叶都呈桔黄色的胭脂色彩。

哲罗鱼喜在水质清澈的冷水水域中生活(最高水温不超过20℃),主要分布在一些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山区水域。北方地区在4月末——5月初冰雪融化后,哲罗鱼溯河洄游到江河支流中摄食生长,产卵繁殖,夏季多栖息在水温较低的山体区的支流中。秋冬季节(北方地区在10月末11月初)进入江河溪水处进行越冬。

哲罗鱼是凶猛的肉食鱼类。哲罗鱼雌性个体性成熟年龄为5+,体长大于400mm以上,雄性个体成熟年龄为4+左右。5月上旬产卵,怀卵量1.0万~3.4万粒,平均22万粒。受精需30~35天卵。卵径4.8~5.5mm,沉性。喜在石砾底质且有水流处产卵,一生可多次产卵繁殖。

(三)繁殖技术

1.亲鱼的培育及成熟度鉴别

哲罗鱼亲鱼培育要把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是选好池塘。由于哲罗鱼摄食凶猛,游泳速度快,固而亲鱼培育池最好选择寺池为宜,面积根据实地情况,一般掌握在300㎡为好。临近水源,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无污染,池水深度保持在0.5m左右。二是放养密度为1尾/2~3㎡。三是加强投喂。哲罗鱼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因而注重鲜活动物性饲料的投喂,如杂鱼等。且投饵量为3~5%。四是经常巡查。

2.人工授精

选取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采卵接精。由于哲罗鱼人工授精时水温、气温都较低,加之亲鱼个体较大,因而之前要做好捕鱼、选挑、采卵、受精等各个环节充分的准备工作,衔接要紧密,动作要娴熟迅速,以免亲鱼受伤,采卵不成功。将捕获的雌鱼进行成熟度检查,当发现性

腺已发育成熟并出现挤压腹部有流卵现象后即选好雄性亲鱼首先采精。如果条件允许,分两组同时进行为好。集取精液后,进行采卵。“固定”好亲鱼,用干毛巾拭干鱼体上的水,沿鱼头部到生殖孔方向,挤压鱼体腹部两侧,使成熟卵粒顺利流出。如果体液较多,可用漏筐将其滤去,滴加集取的成熟精液,用羽毛或其它干物进行充分搅拌,1min后加入清水进行漂洗2~3遍,加水静置,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移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对在亲鱼性腺成熟度检查中发育状况不好的,可进行催熟、催产。催熟药剂可选用虹鳝鱼的脑垂体,催产药物可选用HCG、DOM等,采用胸腔注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对采卵取精后的亲鱼进行消炎后迅速放入水质清新的池中,投喂新鲜饵料;使其体质得到恢复。

(四)苗种培育技术

仔鱼培育可在水槽中进行,培育过程中要保持水流畅通,并及时清除死卵、卵膜和死苗。在7℃~9℃水温中,受精卵径30~35天孵出仔鱼,15~20天上浮开口摄食。养成技术可参照虹鳟鱼的技术操作,即可采取流水养殖,也可在池塘中混养。,可用网箱么?


人工喂养细鳞鱼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细鳞鱼自然状态喜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新的流水中,冬季在河流支流的深潭或大江中越冬。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等,也捕食蛙类及小型啮齿类。  细鳞鱼人工养殖技术  1、仔鱼培育  养殖容器为玻璃钢平列槽(40厘米×30厘米×20厘米),流水养殖,进水流量18~20升/分钟,水面上方60厘米设置100瓦日光灯照射。放养密度为每槽1万尾。刚孵出细鳞鱼仔鱼全长为14~16毫米。  2、稚鱼培育  稚鱼池规格为长10米、宽2米、深30厘米。细鳞鱼仔鱼在卵黄囊吸收2/3时,逐渐上浮,并在水中游泳。在平列槽内稚鱼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在稚鱼池中稚鱼放养密度为3000尾/平方米。  当稚鱼上浮率达到50%以上时,投喂开口饲料,开口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宜。可选用粗蛋质含量为45%的稚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但脂肪含量应在12%以上。饲料粒径0.3~0.5毫米。  3、鱼种培育  采取流水池培育,流水池采用水泥池,单池面积30~90平方米,池深60~8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宽1.2~2.5米。池底的坡降为2∶1000~5∶1000。流水池的水流量为100~300升/分钟,保持水深为50~60厘米。根据细鳞鱼生长规格调整放养密度。规格5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000尾/平方米;规格1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800尾/平方米;规格2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600尾/平方米;规格3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500尾/平方米。  4、成鱼养殖  流水池养殖:采用水泥池。水泥池塘长方形,面积200平方米,池深100厘米,水深80厘米。池宽6.67米,池长30米,池底坡降比为12∶1000。池塘并联排列。水源选择水温较低的地下水。细鳞鱼适宜生长水温13~20℃,最适生长水温13~16℃,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0℃。池水交换率应在2次/小时以上,流速保持0.02~0.16米/秒。水中溶解氧为6毫克/升以上,氨氮应控制在0.0075毫克/升以下。规格20~5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300尾/平方米;规格1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尾/平方米;规格15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00尾/平方米;规格2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75尾/平方米;规格300克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50尾/平方米。,一、概述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pallas)为鲑科、细鳞属鱼类。具许多地方名,如山细鳞,江细鳞,细鳞子(东北),黄花细鳞,化鱼(河北) ,花鱼(陕西),小红鱼(新疆)。自然分布在北纬33-76度、东经65-162度的广阔寒冷水域。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蒙古北部、中国及韩国等地。在我国除新疆西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上游有细鳞鱼分布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诸多河流。如石勒喀河、额尔古纳河、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上游各分支。辽河水水系的太子河和浑河上游也有分布。其中以黑龙江流域各水系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图们江水系。在华北曾分布于内蒙自治区东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的滦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某些河系中。在陕西秦岭地区有分布。从我国淡水鱼的区划来看,细鳞鱼在我国的分布区为北方区的额齐尔斯河亚区和黑龙江亚区}江河平原区北缘的辽河亚区, 河海亚区和江淮亚区的北部(秦岭以北)。 细鳞鱼在世界上只有1属1种,是名贵冷水性经济鱼类。随着山林区的开发及其对其栖息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捕捞的人为干扰,细鳞鱼的分布区域日益缩小,现存量已很少,其濒危等级和受威胁程度都已达到最大,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对细鳞鱼的人工繁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有成功的经验,近年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细鳞鱼的全人工繁育,突破了苗种规模化培育的关键技术,为细鳞鱼的大范围推广养殖及资源的增殖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学特征 1.外部形态 身体呈纺缍形、侧扁,鳞细小,圆鳞。口端位或亚下位,上颌骨达眼 前缘或眼下方。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褐色或红褐色,背部及体侧均散布有黑色斑点,腹部白色。侧线中位完全。体侧有红色斑块或黑色园点。胸鳍前缘、腹鳍前缘、臀鳍浅红色,尾鳍上下缘呈红色,下缘红色较上缘色深,叉型尾。脂鳍与臀鳍相对。 2.栖息、繁殖习性 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上两岸植被茂密的山涧溪流,喜水质清澈、高溶解氧。春季到支流中产卵和肥育,秋季返回干流越冬,产卵场在底质为砾石或砂砾的急流处。性成熟年龄雄性较雌性为早,雄性多为3-4年,雌性多为5年。怀卵量0.3-0.7万粒。卵径3-4mm。橙黄色,卵沉性。产卵期4-5月,水温5-8℃以上。受精卵在水温5℃时需45天以上才能孵化发育至仔鱼卵黄囊消失。 3.温度适应性 细鳞鱼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至少在11℃-21℃之间都可较好的摄食生长,最适温度为15℃-16℃左右。冬季冰下也摄食,25℃以上不能长期存活。 4.食性 为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小鱼等为主要摄食对象,也捕食蛙类、落浮在水面的昆虫及岸边的鼠类等。在每日晨昏之际觅食活跃。 5.生长特性 利用2.8-16.8℃泉水,进行细鳞鱼的流水养殖,12、24、30月龄的体重分别可以达到60.53±27.60g、323.37±74.61g和735.83±164.80g,要达到500g上市规格,需要24-28个月。1龄鱼生长比较缓慢,2、3龄生长速度较快。望采纳给好评,


万重山怎么养 万重山的养殖方法


万重山的养殖方法  1、扦插繁殖  选取万重山的小变态茎,割下后晾1-2天,待切口收干后扦插土中,暂不浇水,压实盖土,可喷一些水保持湿润。一般在温度适宜(14-23℃)条件下,大约20天即可生根移植。梅雨季节和炎夏暑天扦插,成活率要低一些。  2、栽培管理  万重山性喜阳光,耐旱,耐贫瘠,也耐荫。盆栽宜选用通气、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质的砂质土壤。万重山不适宜过分潮湿的土壤和光线太弱的环境。浇水宜少不宜多,可每隔3-5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稍干燥,这样可使植株生长慢、粗胖,株形优美。  万重山一般不需要施肥,每年在换盆时,在盆底放少量粹骨粉、有机肥料作基肥即可,千万不能施用高浓度的化学肥料,否则会出现肥害,得不偿失;也可用麻酱渣等有机肥沤制液肥稀释后浇灌盆土。  浇水要坚持“间干间湿”进行,宁干勿湿,浇水不能有绝对的间隔期,要根据天气、温度、光照、通风等因素灵活掌握,对万重山要扣水扣肥,否则容易引起烂根,或使其徒长变形,出现“返祖“现象,长成柱状,失去观赏价值。  冬季越冬时,万重山科季要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及时移入室内,置于向阳处,室温维持在5-10℃之间,即可安全越冬。如遇气温骤降,可将其罩上塑料袋保暖。  3、万重山的病害防治  万重山很少罹患病虫害,干旱闷热缺乏通风的条件下,容易患红蜘蛛,要注意防治。可以用药液喷洒,也可用刀挖除患病部分,使其重新长出新的变态茎,便这样会破坏原来形态的美观。,吸收有害气体比较好,净化空气比较好,粗放管理就可以生长,观赏价值比较高,放阳台上明亮通风处就可以


细鳞鲑的养殖前景


细鳞鲑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冬季在支流的深汀或大江中越冬,幼鱼钻入石缝或乱石堆里越冬。初春,江河解冻时,由河川中游溯河向上游进行产卵洄游。秋季结冰前(8月以后)则从上游溪流顺水向大江或河川迁移。性成熟时间为3-5冬龄,体长约420毫米左右。产卵为4月中旬至6月,水温为4-12℃,产卵在水质清澈、水流较缓的砂砾底质的江段或哨口的下端。亲鱼繁殖后大量死亡,尤其以雄鱼为多。仔鱼喜欢潜伏在砂砾空隙之间,不常游动,通常以小鱼、水生昆虫、岸边生活的小动物以及植物为食。极贪食,其胃内食物可占本身体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为自身身体长二分之一大小的鱼类。每天食欲最旺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其它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产卵后的食欲特别旺盛。

 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至辽河的支流浑河上游,河北及内蒙古潮白河与滦河上游,黄河的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长江的汉水北侧支流湑子河、子午河的上游。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朝鲜、蒙古部分地区的河流中。

  经济价值:在黑龙江流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肉肥美,含脂量高(3.8-7.7%),体大,一般重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公斤。此外,卵也相当名贵。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