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河豚鱼养殖场 (大连河豚鱼养殖基地)

其他养殖 用户投稿 2023-11-09 06:59 678 0

这几天突然对大连河豚鱼养殖场 这个知识点感兴趣,于是查找了不少资料,对此有了不少了解,本文就针对大连河豚鱼养殖场 以及大连河豚鱼养殖基地这个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大连河豚鱼养殖场 (大连河豚鱼养殖基地)

河钝鱼的养殖

养殖河豚怎样达到“无毒级”




河钝鱼的养殖


河豚,学名河鲀,俗称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鸡泡鱼、青郎君、刺豚鱼等,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而是一片黑色的鱼。河豚游得很慢,这是因为河豚身体后半部不具有游泳肌肉,而大多数鱼都有。河豚鱼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中国各大海区都有捕获,假睛东方豚还经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暗纹东方豚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中。简单介绍了一下河豚鱼的基本信息,下面来介绍一下河豚鱼的养殖技术。1、养殖方式与养殖环境:养殖海区要求水质清洁溶氧丰富、无赤潮发生、无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网箱养殖宜选择避风内湾、透明度要求7-8m、流速10cm/s为结,最适水温16-23当水温低于9或高于28时对其生长不利。2、养成与生长:体重3-4g的鱼苗从6-7月份放于网箱、至12月底可达400g左右、至第二年底可达1000g以上。此时即可收获上市。红鳍东方豚的最佳上市规格是1kg,其价格最高。为了达到较好的养殖效果,越冬前鱼体重应达到350g以上。在12月份以前水温尚适宜于生长,因此要投喂充足的饵料。越冬期间在鱼尚能摄食的情况下,也需尽可能保证少量投喂以防降低体重和保证成活率稳定。越冬后从4月份开始恢复正常生长。具体管理措施:1、放苗前要挑选规格一致,健康活泼的苗种,同时要了解苗期的管理状况及有无畸形苗等。2、苗种放养前必须进行药浴以防寄生虫等病侵入。3、移苗和运输时应尽量使用大容器,以免鱼种鱼苗受伤。4、防止残食现象的最好办法是生产和使用健康苗种。健康苗种在网箱和养殖池中表现集群活动,这样的状态下不易发生残蛟现象。5、5-11月份要分选两次、换网时最好让新旧两网连接一起、使鱼自然转移以免鱼体擦伤。6、冰鲜饵料最好带冰加工、尽量保持饵料鲜度、防止蛋白质变质。7、应从清晨开始投喂新鲜饵料以提高鱼苗摄食饵料的积极性。3、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稚鱼期都使用糠虾、虾、玉筋鱼、养成期除使用沙丁鱼、鲐鱼、玉筋鱼外、还使用斑,六线鱼、秋刀鱼和竹荚鱼等。为了提高收获时鱼肉的质量,有时还投喂乌贼、虾、牡蛎、文蛤等。,鲶鱼炖茄子的东北做法 一道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东北炖菜,做法不难。 主料:1。鲶鱼二条,1500克(买鱼小窍门:颜色发黑的是养殖的,颜色淡青,肚皮发黄的是野生的}杀掉洗净。 2, 紫长茄子2000克,(可根据人多少加减) 辅料:葱段50克,蒜瓣(拍)50克姜丝30克,花椒粉10克,酱油20克,料酒10克,食盐10克,味精10克,白糖15克,豆油100克 黄豆酱50克(现在有买成代的 许氏 大酱,一定要用 啊,否则味道不正的) 做法:锅烧热,下油,开后放葱段,蒜瓣(拍)姜丝,炒出香味放酱油,黄豆酱,花椒粉,白糖。爆锅后加水,放茄子,鲶鱼。(水量以没过茄子为好。 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大火收汁,放味精出锅装盘。


养殖河豚怎样达到“无毒级”


河豚毒素(TX)是一种神经毒素,存在于海洋中的嗜盐性细菌、藻类或贝类当中。河豚的习性就是在海底生活,吃食海底的菌类、藻类或贝类,正式因为吃了这些含有毒素的海洋生活,并且通过自身的转化而积聚于体内,河豚鱼才产生了河豚毒素。红鳍东方鲀本身毒性小,而控毒养殖的原理,一是选择纯种的红鳍东方鲀,一是选择优质冰鲜鱼饵料。野生的河豚在海底生活,海底含有TTX的藻类、贝类是河豚摄食的对象,而养殖的河豚并不沉到海底,河豚无法摄食产生含有TTX的菌类、藻类和贝类。但是还要检测的。,无毒河豚养殖技术:一、日常管理1.饵料投喂河豚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豚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豚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水温在12℃以下时,河豚食量明显下降。水温在10℃时,河豚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投饵时应尽量使河豚吃好,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2.水质管理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水温适宜,河豚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豚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3.鱼病防治河豚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4.水温控制在河豚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5.倒池换水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改善池水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3] 二、降低成本1.降低热能消耗可利用余热、电厂冷却水、地热水等资源,减少养殖单位的热能投入;加强保温措施,减少越冬池的散热,控制越冬水温在14℃左右。2.降低电能用量冬季水池中溶氧为每升6毫克,河豚在溶氧量为每升3毫克时,仍能正常摄食和游动,无缺氧征兆。因此,可通过监控测定溶解氧,调整充气和停气的时间比例,节约电能。河豚在室内越冬可以采取充氧1小时,停气3小时的间断充气。3.降低海水和盐卤用量河豚适盐范围在20以下。在鱼种适应越冬环境后,可每次降低盐度5左右,并结合换水,逐渐改用淡水,这样可降低海水和盐卤的用量,延长倒池换水周期。4.提高成活率越冬期内,每月应进行1次药物预防处理,加强鱼病防治,发现病鱼应及时捞出隔离治疗。在温度、盐度、水质和溶氧等方面,创造适应河豚越冬的环境,减少其发病或死亡。河豚室内越冬不受地域、气候条件约束,是南北方皆宜的越冬方法。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电厂冷却水、工厂余热、山洞、隧道等进行河豚越冬,可达到规模化越冬。三、池塘育苗技术1、小规格鱼种养殖(一)池塘选择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较小。若用半咸水或淡水养殖,应选择提水方便、路线短、扬程低的地方建池。池底基本不漏水、渗水,筑堤建闸较容易。另外,要求交通、供电方便,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同时不易受风暴或洪水的冲击。(二)池塘清整、消毒在冬季或农闲时将池塘中水排干,挖出池底淤泥,然后自然曝晒。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公斤,漂白粉用量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鱼,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三)鱼种放养鱼种在室内培育到1.2~1.5厘米,亩放1~2万尾。运输距离较近可用塑料桶带水运输,若运输距离较远则应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800~1000尾,运输时间在7~8小时内可保证成活率,运输用水最好为3~5ppm的盐水,放养时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四)饵料投喂及水质控制鱼种全长3厘米前每亩池塘每天投喂1千克黄豆浆,以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充足饵料,同时注意透明度,一般30厘米左右;水色绿豆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能在水中聚群施转。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通过有效调控溶氧和水质,多数鱼种下塘20天后规格可达3厘米左右,此时在投喂豆浆以控制饵料生物的同时,用鳗料做成黄豆大小的软颗粒,间隔1米投喂一粒在滩上,以驯化鱼种吃食鳗料的习惯,此时应分稀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2、大规格鱼种养殖(一)鱼种运输及放养为保证鱼种质量,暗纹东方豚应为正宗鱼种。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溯水性强的个体作为放养对象。运输一般用塑料袋充氧运输,3~4厘米的苗种每袋装100~150尾,可运输5~8小时,成活率95%以上。苗种放养前最好用5ppm漂白粉或1ppm孔雀石绿消毒10分钟,放养时应注意温差不宜过大。暗纹东方豚应稀养,3~5厘米的鱼种池塘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体交换量大的池塘可以适当加大放养密度,可每亩3500~4000尾。随鱼体生长,逐渐捕大留小,分稀养殖。(二)驯养暗纹东方豚经驯化后可投喂碎杂饵鱼肉、虾、螺肉、蚌肉等。苗种放养一周内,用新鲜适口的鱼肉、虾肉、贝肉等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驯化,使之逐渐适应养殖环境和饵料组成。待河豚鱼习惯吃食后,逐渐在饵料中拌入人工饲料,并逐渐增加人工饲料的量。直至完全吃食人工饲料,驯食期间确保饵料鲜度是驯食成功的关键。(三)投饵饵料以鳗料为主,每天饵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7%左右,投喂时需定位(投饵位置固定)定量(多喂多投、少喂少投,以鱼吃饱为原则),定速(投饵 速度按慢—快—慢的原则),定质(饵料适口、新鲜、干净)。一般日投饵两次。池中最好搭食台,以便及时检查摄食情况,若投饵后两小时食台上仍有剩余饵料则需减少投喂量,食台需常清洗、曝晒以免病菌滋生。(四)水质调控河豚喜水质清新的环境,池塘养殖应根据水色、水质、透明度、溶氧及鱼虾活动情况不定期加注新水,每月大换水一次以改善水质。由于河豚生长适温范围为9~32℃,夏季池水温度超过32℃时需注入温度较低的深井水或河水以调节池水温度,冬季因池水温度低于9℃时需进入温室越冬。另外,河豚鱼对溶氧要求较高,当水中溶氧低于1·5g/l时开始浮头,低于1.3mg/l时开始死亡,适宜的溶氧需保持在3mg/l以上,溶氧缺乏时需用增氧机或气泵增氧。(五)不同规格分养不同大小的河豚抢食能力差异较大,抢食时大个体常常攻击小个体,严重影响小个体的摄食和生长。因而就对不同规格的个体进行分养,分养一般30~45天进行一次。保证充足投饵,及时分养和适当稀养可有效防止鱼体的相互残杀,提高养殖成活率。(六)日常管理每于坚持巡塘,观察河豚的活动,摄食及水色、水质情况、检查养殖设施。每天定时测量水体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cod、po4-p、透明度等,做好日常记录,以利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以后的生产。每隔10~15天测定鱼体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以作为投食的参考依据。通过4~5个月的精心饲养,当年鱼种规格可达100~150克,成活率可稳定在85%~95%。四、疾病防治1、白口病病毒性疾病白口病该病是病毒感染症,流行于高温期,病鱼以1龄以下的鱼为主,可造成鱼群的大量死亡,是河豚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发病症状:病鱼首先口部发黑,然后变成溃疡状白化,继而上下颚的齿槽露出,呈“烂嘴”状。内部表现为肝脏淤血及线状出血痕,重症者表现特异的狂乱游动、相互撕咬的异常行动。发病原因:综合各种实验结果表明,此病是病毒感染。感染途径多为互相残杀接触感染所致。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分选分养避免密度过大,保证饵料优质,投喂及时。2、寄生虫病1)、异沟虫病该病是河豚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已有发现,近些年来此病发生已有所减少,多发生在用金属网箱养殖的河豚鱼群中。此病是非暴发性的,很少在短期内大量死亡,只是长时间的每天有少量的死亡现象。症状:异沟虫完全以吸食河豚鱼的血液为营养,寄生数量多时,河豚鱼体色变黑,身体瘦弱。鳃呈明显贫血症状,变为苍白色,分泌过多的黏液,鳃瓣与寄生虫接触的地方组织崩坏,有腐臭气。病鱼失去食欲,游泳无力,逐渐衰弱而死。此病仅从外观还难以确诊,必要时对鳃进行肉眼和显微镜检查,以确诊此病。病因:由单殖吸虫异沟虫寄生在鳃瓣、鳃腔内膜引起。成虫长约1厘米,肉眼清晰可辨。但鳃瓣上的小虫仍需显微镜观察确诊。防治方法:用一般的药物(外用或内服)驱虫效果不佳,实践经验是不用金属网箱养殖防止此病效果较好。另外养殖海水需交换良好。2)、三代虫病该病主要危害1龄鱼,若不能即时发现会增加死亡。故此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发病症状:早期病鱼的外观难以判断。此病多发于水温下降时,如发现鱼游戏、摄食不活泼,体表有部分黏液白浊,胸鳍不透明。严重时可见鳃丝上有斑点淤血,鳃瓣边缘呈灰色,鱼皮肤糜烂、发红、出血、鱼鳍损伤,病鱼衰弱,最终死亡。发病原因:是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的三代虫寄生在体表各处及鳃孔内膜等处所致。预防措施:因为三代虫的传播是河鱼与河豚鱼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饲养鱼类的种群密度一定不要过大。治疗方法: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病鱼15~30分钟;200ppm~300ppm福尔马林浸洗病鱼25分钟,或者50ppm福尔马林浸洗14小时。3)、车轮虫病此病是河豚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由于海水水质愈来愈差,致使此病愈来愈普遍。

标签列表